第79節(2 / 5)

小說:天可汗怎麼讀 作者:西風緊

首了,但他沒有吟詩,只是仰頭嘆息了一聲。

薛崇訓便問道:“張相公何故嘆息?”

張說一臉志向高遠的表情,彷彿一下子就變成了仁人志士,緩緩說道:“身在廟堂,本應一展才學為國效力,做出一番大事來,可是路途之多艱,怎不叫人嘆息?”

薛崇訓點了點頭,很認真地聽著,他心道:果然張說在朝裡被排擠很不爽,想幹事卻沒人支援。

張說放低翹首感嘆的頭顱,平視著薛崇訓道:“當初薛郎衝動之下殺掉了吐蕃郎氏,我十分憤慨,你可知為何?我張某同樣是大唐男兒、同樣是有血性的人,但我明白,與吐蕃開戰絕非明智之舉!”

薛崇訓道:“上次那件事我確有過錯,並不計較張相公的責斥。但其中緣故,請張相公明示。”

張說道:“薛郎的胸懷和膽識令人佩服,但沙場之上逐力,不是隻要血性便能取勝的。吐蕃人幾個月內便可集結至少五十萬控弦之士,而反觀我大唐,兵力捉襟見肘,折衝府常年不能滿額徵兵……是我大唐國力不強?非也,何故?”

薛崇訓心裡其實也有一番想法,但他想聽聽張說的思想,便重複道:“何故?”

張說仰起頭,目光彷彿看得很遠,他帶著這樣一個表情說道:“太宗皇帝之時,文治武功,蠻狄聞之喪膽,因有百戰沙場的府兵在手;而高宗皇帝以後,全國人口逐漸增多,戶部控制的戶籍數目卻逐年減少,均田制幾乎名存實亡。沒有民戶(自耕農),不僅徵兵愈加困難,長此以往,財稅也有危機。再不變法,且不說財稅問題,當前面臨的大戰就很難應付,沒兵如何打?”

薛崇訓道:“法必須適應時宜,如果時變而法不變,自然會成為阻礙國家發展的絆腳石,我是支援變法的,但法不能亂變,不如先聽聽張相公的高見。”

“改變租庸稅制暫時不論,我是兵部尚書,先說兵制。折衝府徵兵困難,須得朝廷出錢招募勇士,組成長征健兒,方能武力大振,守衛四方。”張說自信地說道。

長征健兒?薛崇訓一尋思,這不是改府兵制為募兵制麼?

其實現在這種實際狀況,張說提出的辦法是很適應時宜的,募兵制再配以相應的財稅改革,不僅能提升國防,同時也能刺激經濟。

近些年來,南方江南道發展迅速,特別是運河沿線受商業刺激,百萬人口的大都會已經出現了;反而關中道近左的民生照樣困難。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恐怕和兵制有關。唐朝是以關中為根本之地,居高臨下,用關中控制全國,所以主戰兵力大多出自關中,男人都打仗去了,還得自帶糧草和部分裝備服役,勞動力不足自然會影響經濟;而江南那邊因為離京師和邊關太遠,上蕃困難,徵兵比較少,就算稅收重也照樣能發展。

如果用張說的想法,招募勇士取代府兵,那唐朝的根本之地關中經濟定能復甦……薛崇訓想起來,開元之治的物質繁華局面,也許就和募兵制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將會在歷史上消失掉的開元之治,如果薛崇訓支援張說,或許便能找回來了。

不過薛崇訓的心頭一直有一個陰影:藩鎮割據。它和府兵制的瓦解關係很大。

府兵制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中央能非常有效地控制兵力,很難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這種制度在各個朝代存在,是有它的原因的。

可是目前的局面如張說所言,府兵制本來尚可應付國防,但大戰在即,需要更多的兵力,還用老辦法無法應付局面了……不用張說的法子,還有其他辦法?

薛崇訓沉思許久,看了一眼張說道:“此事關係重大,容我考慮一些時候。”

張說用期待的目光看著薛崇訓道:“為國家計,為社稷計,張某身居宰相之位,決不能尸位素餐!請薛郎三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