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吉普車在臨芝停下,下來一個五十多歲的軍人,頭髮花白,目光淡定從容,身上自帶千軍萬馬的氣勢。
“首長,臨芝到了,咱們今晚在這裡歇息,明天再趕路。”警衛員輕聲道。
“嗯!”劉振華點點頭。
慢慢走在臨芝街上,欣賞這裡的風土人情。
劉振華,原南疆某軍區副司令,是個老八路,參加過抗美援朝,前兩年還參與指揮自衛反擊戰,這次調往雪域高原任軍區司令。
從錦城開車一路顛簸二十多天,前幾天大風雪堵在兵站動彈不得,雪停了後,走走停停兩三天才到達臨芝。
一路上劉振華深刻體會到了雪域高原軍人的不易。
南疆戰場上戰士們飽受亞熱帶叢林的溼熱苦楚,倍受溼疹等面板病的困擾。
這裡的軍人則是深受物資匱乏、寒冷的困擾。
出了錦城沒多久就得穿上軍大衣,一路看到計程車兵都是紅蘿蔔一樣的凍瘡手和乾裂的嘴唇。
劉振華很奇怪為啥人人的嘴唇都乾裂,警衛員跟自己一樣,都是內地的,不懂。
開車的兩名專職司機是錦城辦事處特意找的運輸隊老司機,同行的還有一位朗薩軍區休假返回的軍需處幹事黃河,順路陪同新任司令。
黃河解釋了這裡因為交通運輸不便,長期缺乏蔬菜,所以每個人的嘴唇都很乾裂。
沿途的兵站主打的就只有土豆、蘿蔔,劉振華是老兵,什麼樣的苦沒吃過?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冰凍土豆都是美味佳餚。
這裡好歹還有熱粥、白麵饅頭,土豆蘿蔔連著吃二十多天能挺住。
可還是被這裡的物資匱乏震撼到。
畢竟南疆戰場上物資管夠,單是罐頭就有午餐肉、梅菜扣肉、紅燒肉以及桔子罐頭、梨子罐頭等。
還有充足的壓縮餅乾、香菸、酒等。
雖然充足,但難在能不能順利送上前線給戰士們吃上,特別是水。
而這裡全年所有補給全靠運輸隊輸送,冬季大雪封山,進出不得;夏秋季又是雨水多發季,塌方滑坡是常態。
運輸兵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給雪域高原的官兵輸送物資!
劉振華感覺自己被拉回到五六十年代那個落後、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
在南疆軍區待了許多年,以為所有部隊的基本生活隨著時代在發展,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沒想到這裡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劉振華感覺心裡沉甸甸的,說不出的心疼。
“首長,這臨芝是雪域高原的一個重要樞紐、交通要點。
出了臨芝往左邊走是三六一師的師部和一零一團防守區;往右邊走是一零二團、一零三團的防守區。”黃河給劉振華介紹道。
“嗯!從這裡到防守區有多遠?”劉振華在心裡默默盤算著。
“順利的話,到師部要兩天的時間,到一零一團要三天的時間;一零二團、一零三團也差不多。”
“這麼說,從師部到一零二團、三團至少得四五天的時間?”劉振華問。
“是!”
劉振華沒再問,這樣的距離,沒有車完全沒法傳達命令,一旦交通中斷,所有的營區就陷入孤立無援、與外界隔絕的境地。
三六一師也是進入雪域高原的第一個防區,劉振華決定下去看看。
在招待所安置好,幾人到街道上閒逛,順便找餐館吃飯,體驗一下當地的民俗。
“咦,這裡還有學校?”劉振華看到裡面有放學的孩子出來,也有的端著碗正在吃飯。
“這是臨芝城裡唯一的學校,小學中學合編。”黃河介紹道。
“三六一師隨軍的孩子大都在這裡讀書,也有的就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