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許非出來,又奔電視藝術中心。
鄭小龍當了主任後,愈發苦大仇深,一見面就抱怨:“一把手真不是人乾的。你知道那孫子給我留多大爛攤子麼?”
“不知道。”
“入不敷出啊,工資都只能發70%。還好我扭虧為盈,現在賬上有一千萬。”
噗!
許非抹了把汗,道:“那常青藤劇場續約沒問題吧?”
“沒問題,這回能出個五百集!”
歷史上,鄭小龍搞的常青藤劇場只持續一年。因為生產力跟不上了,同時他還在搞改革,想把藝術中心變成股份制,阻力很大。
現在兩家一起搞,產量輕鬆達標。
“那就好,今天找你有件事。”
他巴拉巴拉一講,鄭小龍立馬點頭:“好想法,你不提我也想找你,但錢可能不太多,一百多萬吧。”
“夠用了。”
不到半天搞定兩家,許老師又奔京城市音像出版社。
星河做音樂是沒有發行權的,要跟音像出版單位合作才行,所以是老客戶。
一位50歲的老先生接待他,此人叫張何平,市文化局副局長、音像出版社總編輯,在京城文藝界非常有地位。
而且眼光準,有能力,《宰相劉羅鍋》就是他策劃提出的,還有後來的《建國大業》。
“意義我就不講了,您肯定懂,也不會捨不得這份錢。我這次主要想請您出山,擔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總經理倒好說,我想問問,公司生產是以主旋律為主?”
“當然,現在都以主旋律為主,只不過多樣化一點點。”
“你這小子耍滑頭,我明白,明白。”
張何平頓了頓,道:“成,那我就接了。”
……
電影公司老總沒想到他這麼快,沒多久就把人找齊了。
此刻,京臺一位副臺長、電視藝術中心的鄭小龍、音像出版社的張何平,再加己方,齊聚一堂。
首先意願都很強烈,張何平也能服眾,只在投資份額上研究了半天。
最終決定,京臺佔大頭,拿出八百多萬,另三家出三百多萬,共一千二百萬成立一家公司。
性質很特別,既能獨立拍電視劇,也能獨立拍電影。
許非之所以牽線搭橋,往大了說,是市場活力不夠,急需有實力的出品單位;往小了說,是擴大自己陣營,把朋友變的多多。
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談笑間促成一件大事,觥籌交錯,把酒言歡。
萬事開頭難,幾人坐在了一桌,就代表成功一半。都是有能量的,當即討論:
“有部《離開雷鋒的日子》不錯,我們可以申請發行。”
“葉大英要拍新片,想請張國榮演紅軍。”
“啊?這想法太獨特了吧?”
“但我覺得挺好,市場就需要這樣刺激,得有新鮮感。”
“那我們可以找他聊聊,看能不能合作。”
三言兩語,業務大框就出來了,鄭小龍忽想起一事,忙道:“等等,最重要的還沒定,公司叫什麼名?”
“四家聯合,不如叫四海?”
“有點莫名,叫晨星怎麼樣,意味著新希望。”
“俗,還不如叫四海呢?”
“那乾脆叫北海吧?”
“誒,我看真行。”
“小許,你的意思呢?”張何平問。
“最好有特色些,我們紮根在京城的,不如叫紫禁城影業。”許非笑道。
江湖事1
紫禁城影業是公家的。
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