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你看,村外這條官道,是從定海港通到白泉鎮,有了這條路,就能很方便地把我們這裡的產出運到港口去,然後從那裡再裝船運到千百里外的地方賣個好價錢。不管是修港口還是修路,對我們來說都有實際的好處,對吧?既然有好處,那大家幹就完事了,是不是徭役又有什麼打緊?再說了,這麼大的工程,除了官府還有誰能組織這麼多人手來幹活?”
不管是定海港這種大型工程,還是島上各處村子最基本的農田灌溉、道路交通這些基礎設施,歷來都是由舟山當局組織民眾進行修建,跟傳統意義上的徭役也並無太大區別。
但這些工程給舟山帶來的好處立竿見影,即便是普通民眾也能直接受益,因此民間對於官府攤派的這種徭役並不反感,倒是在官府的不斷宣傳之下會堅定地認為實施這些工程的目的都是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既然是為自己做事,那自然不會出現什麼牴觸情緒了。
秀念雖然還不太理解舟山當局對基礎設施工程的操作模式,但也能從王大貴的描述中感受到這些百姓對官府的擁護。他在來皋洩村之前覺得自己可能會因為官差身份而遭到地方上的排斥,但來之後就發現自己多慮了,王大貴顯然對他並無隔閡和提防,問到什麼都很坦率地作答,甚至還留他在皋洩村吃了一頓飯。看來這種態度其實是出於對官府的信任,所以才會對自己這個官差給予充分的配合。
回想昨天剛到白泉鎮,江子安便安排自己獨自走訪轄區內的十個村莊,秀念當時認為這是江子安有意要考驗自己的能力,而現在看來或許也是江子安對白泉鎮的民情瞭然於心,認為秀念去各處村莊辦差並不會遇到太大阻力,根本沒有必要再另行派人協助他去完成這項任務。
簡單吃過午飯之後,王大貴便帶著秀念去了村口的祠堂,檢視日裔移民的生活環境。
白泉鎮接到舟山當局的移民分配指令,也就比皋洩村早了那麼兩三天而已,所以也沒來得及制定比較詳細的移民安置方案,只是大致定下了給每個村分配二十人。而皋洩村近幾天正處於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楊梅採摘加工期,同樣也沒法抽出人力來為這些新移民準備住處,於是村裡的祠堂就派上了用場。
皋洩村這祠堂建於嘉靖年間,有差不多百年曆史了,不過最近這幾年皋洩村透過經營楊梅賺了不少錢,於是去年村裡集資翻修擴建了祠堂,把原有的祠堂作為堂屋,將屋瓦全部換過了,在外面擴建出一個院子,左右添了兩排廂房,正面建了個氣派的牌坊大門,連地面都用石板重新鋪過了。
翻修祠堂的原因,一方面是經濟狀況好起來之後,那肯定要把祠堂這種門面弄得風光一點,這樣每年舉辦祭祀活動的時候,村民也會覺得臉上有光;另一方面皋洩村的人口逐年增加,原來的祠堂空間太小,村裡要開議事會的時候已經容納不下參與的村民了。
新建的兩排廂房本來是打算在閒時用來存放各種公用的農具和農用物資,正好鎮上分來二十個新移民,王大貴想都沒想,便將這批人先安置到了祠堂的廂房裡。
這會兒全村老少幾乎都去忙著摘楊梅了,祠堂就只剩一個打雜的瘸子老頭,王大貴讓他開啟新移民所住的廂房,讓秀念進去檢視。
廂房裡就只擺著三張床,剩下的全是用草蓆被褥在地上打的地鋪。移民們的個人物品就放在各自的鋪位上,看起來倒也不亂。
“村裡就只有這麼幾張多出來的床,所以大半人還得先打地鋪睡幾天,等忙過這一段就給他們張羅住處。”王大貴在旁邊介紹道:“吃飯有村裡供應,保證不會讓他們餓著就是了!”
在秀念看來,這個臨時住所的條件雖然還比較簡陋,但已經遠遠好過了在西歸浦等待轉運的那段日子。想必已經吃過苦頭的這些移民,應該也不會對眼下的環境有太多抱怨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