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唐朝必然會步隋朝的後塵,在門閥士族的爭權奪利中逐漸的走向滅亡。
因此李世民讓他們重新勘定《氏族志》,並且規定了皇族第一,外戚第二,門閥士族被列入第三等。
李世民對《氏族志》的修訂,看似繼承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統,實際上卻打破了門閥士族對國家的壟斷。
按照魏晉南北朝的傳統,對於門閥士族品級的認定,關係到官員的選擇和權力的分配,直接影響到國家資源的分配。
那時候列入門閥士族的,都是多人在朝廷做官的大家族,所以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說法。
李世民將皇族抬高為第一等,不僅僅是為李唐皇族爭了面子,也是爭取了更多的國家資源。
他將外戚放在第二等,目的就是給李唐皇族拉盟友。
門閥士族之間關係盤庚錯節,幾百年的通婚後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李唐皇族只是隴西李氏的的一支,想要力壓各大門閥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源。
這些資源本就掌握在各大門閥手中,李世民拉攏盟友便是強化李唐皇族對國家的控制力。
而各家門閥為了提高自己的品級,也會積極向皇族靠攏,希望成為皇家外戚。
如此一來,李唐皇族的控制力不僅增加,也削弱了門閥士族之間的聯絡。
為了爭奪外戚第二等的位置,門閥集團內部必然有一番爭鬥,這也達到了李世民想要的內耗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把很多庶族地主和沒落寒門提升成了新計程車族,讓他們與老牌門閥士族分庭抗禮。
如此一來便打破了以家族傳承計程車族體系,將魏晉南北朝“尚姓”的原則改為唐朝“尚官”的標準,擠壓了老牌門閥士族的政治利益。
李世民透過扶持新計程車族,打破了老牌士族對貴族集團的壟斷地位,加強了皇權,也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他透過這種手段,使唐朝形成了一大批新士族的階層,他們與舊士族形成了對立的平衡,為李治和武則天徹底打破門閥集團奠定了基礎。
三十年後,李治和武則天頒佈《姓氏錄》也就拉開了門閥集團覆滅的序幕。
成功經驗在眼前,而劉禪需要做的,便是將李世民的成功經驗因地適宜做些修改,然後實行下去。
而且,這個時代的世家門閥方才起步,遠沒有到後世那麼強大。
阻力肯定是有的,但也不至於大到沒有邊。
不過,要滅亡世家門閥,短時間他做不到,但是將世家門閥改造成聽話模樣。
以他的手腕,還是做得到的。
反正
一切都是為了滅魏,一切都是為了一統天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