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窒息的黴味。
杜尤被推進了一間狹小的牢房,他的雙手被鐵鏈緊緊鎖住,雙腳也被牢牢地束縛住。他無力地坐在冰冷的地面上,眼神中閃爍著絕望與無助。
在這一刻,杜尤終於意識到,自己曾經的野心與貪婪,已經將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他後悔,他恐懼,但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或許
從一開始,他就不應該與陛下作對。
一個月後,洛陽城內的夏意正盛,宮牆之內,繁花爭奇鬥豔,卻也掩不住那深宮中的權謀與算計。
皇宮深處,曹叡坐在龍椅之上,身著華貴的龍袍,金色的絲線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他的面容在光影交錯間顯得格外深沉,眼神中既有帝王的威嚴,又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狡黠。
這時,一名內侍匆匆步入大殿,手中持著一封密報,恭敬地呈於曹叡面前。
曹叡緩緩展開信箋,上面記載著關於杜尤被處死,伊仇雖免罪卻未在漢國得到重用的訊息。
他的嘴角漸漸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那笑容裡既有對對手的輕蔑,也有對自己佈局的得意。
曹叡的目光落在手邊的茶盞上,那是一隻青花瓷盞,釉色溫潤如玉,茶水清澈見底,他輕輕旋轉著茶盞,彷彿在欣賞一場無聲的舞蹈,心中卻波瀾起伏。
“士族與皇權,本就是天生的對手。”曹叡低聲自語,聲音雖輕,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劉公嗣,那人對權勢的渴望,幾乎要溢位他的眼眶了。而我大魏,能與世家共享權力,古往今來,唯有本朝能夠做到,但本朝與世家分享權力,在他手上也要成為歷史。”
他可不會分享帝國的權力。
伊仇入漢,是曹叡在背後精心策劃的一場大戲。
他要讓魏國計程車族們親眼看到,一旦天下落入漢國之手,他們這些世代積累起來的權勢與地位,將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曹叡深知,唯有讓士族們感受到切實的威脅,才能迫使他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自己周圍,共同對抗外敵,維護大魏的江山社稷。
“陛下,司馬仲達請求領兵屯田之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大內官辟邪適時上前,聲音低沉而恭謹。
曹叡聞言,眉頭微微一挑,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司馬懿,這個名字在他心中既有欣賞,也有戒備。
前番平定軻比能與公孫淵之亂,司馬懿立下赫赫戰功,其能力與威望在軍中日益高漲,這讓曹叡不得不有所顧忌。
然而,當前局勢微妙,漢國虎視眈眈,國內又需穩定,司馬懿的才能確實不容小覷。
沉思片刻後,曹叡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司馬懿之才,朕心知肚明。只要他不掌軍權,便不足以構成威脅。我大魏正值多事之秋,人才難得,豈能因私廢公?他既有此意願,朕便允了他。但記住,務必派人暗中監視,不可使其權勢過盛。”
辟邪聞言,心中一凜,連忙應諾。
曹叡放下茶盞,站起身來,目光穿過窗欞,望向遠方那片廣袤的天地,心中湧動著無盡的豪情與壯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大魏若要長盛不衰,就必須掌控士族,同時也要有制衡之道。伊仇之事,便是給所有人的一個提醒,無論是誰,若想挑戰朕的權威,下場都不會好過。”
另外一邊。
在魏國的都城,春日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微風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卻也夾雜著都城獨有的繁華與喧囂。
在這座城市的一隅,有一座古樸而莊重的府邸,那便是司馬懿的居所。
府邸外,高大的槐樹挺拔而立,枝葉茂密,彷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