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道,元瑤姑娘初次登林府,林盡染義正言辭拒招安。元瑤對林盡染的態度似也是早已料到,並未再多言,便離了林府,回到攬月樓,將此訊息告知薛掌櫃。
是夜,明鏡般的月輪懸在天空,四周星光寥寥,倒也襯著十五的月兒更如白玉一般皎潔。
宵禁後的長安城雖說依舊燈火通明,但除了有巡防營的衛隊路過,街上早已空無一人,只聽得秋風掃過,樹葉隨風搖曳,颯然有聲。
長安城的宵禁規矩委實嚴苛,倘若是宵禁時被巡防營抓到,那便是杖刑二十,這也就無怪李時安不允林盡染去攬月樓了。
不過此時永福坊內的東北角的一處宅子,其偏門留了一條小縫,一道黑影便趁機“歘”的閃了進去。
這永福坊和興寧坊與其他坊相比卻是大不相同。且說永福坊東北兩面緊毗外城城牆,南臨興寧坊,西靠長樂坊,而坊內則是大片獨立的華麗宅宇,殿樓逶迤,飛簷相接。
且這兩個坊皆是楚國成年皇子的宅邸。雖說依禮制,皇子成年後得先分府再封王,但楚帝卻將封王之事一拖再拖,以致於將將成年的二皇子和三皇子皆只能頂著皇子名號,卻不能以王爺身份稱呼。
不過坐觀古今,也不是沒有這般的先例,便也沒有臣子提出異議。
話又說回來,那黑影順著曲廊,徑直便去了正廳,熟門熟路的樣子,應也是常常來此。
“拜見二皇子!”
黑影摘下兜帽,露出面容,竟是聆音閣的薛騫,只見他恭敬地拱手一拜。
“稀客啊,薛掌櫃。”正是二皇子聽聞府內管家稟告有客到訪,便忙著穿上衣裳,至正廳迎客,邀薛騫坐下談話。
薛騫此時將手邊的錦盒呈上,並說道,“這些是薛某請了幾位主簿將將篩選出的策論,已謄錄下來,請二皇子過目。”
二皇子接過薛騫手中的錦盒,便將心神皆放到了這審閱策論之上,又似是無意地問道,“沒留下什麼痕跡吧?”
“請二皇子放心,手腳很乾淨。”
二皇子只用鼻音回了個嗯,便接著閱讀,神情卻是有些嚴肅。
“科考之題,吾記得是‘有征無戰,道存制御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眷言籌畫,茲理何從?’父皇對染之的偏愛可過甚。”二皇子似是在自言自語,但言語中也多少都有些妒忌的意味。
科考之題是何意?總結便是一句話,如何不費一兵一卒,不用殺戮的計策,制服敵人。理念倒是更偏向於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而說起諸子百家,楚國之強盛與其支援不同學派、各家流派之間爭芳鬥豔,以成百家爭鳴之氣象脫不開干係。
只不過眼下儒家之勢更盛些,但首屆科考策論卻更偏向道家思想,這莫非也是楚帝在傳達某種訊號嗎?二皇子心中也不免在揣測其父皇的用意。
但此次科考之題,又為何會引起二皇子的嫉妒。稍加審題來看,其實這不就是在點先前林盡染與突厥使團談判中所使的懷柔之策嗎?
與突厥使團達成談判之後,楚帝曾還將諸位皇子召至文英殿中考較,提點這懷柔之策的各中細節。
不過但凡政策皆有利有弊,楚國在此次談判中本就是優勢方,自然提出的條件裡利要更多些。
當然只提這個懷柔之策自然是不夠的,還得從中發散思維,做足補充。即便如此,也足夠說明楚帝對林盡染的重視。
二皇子突然發問,“薛掌櫃,元瑤姑娘可與林盡染談過了?”
“將將談過,因而鄙人深夜前來稟報。”
“哦?他怎麼說的?”
“這···”薛掌櫃還在猶疑是委婉些說還是直言相告。
二皇子微微抬頭,眉眼微動,“照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