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網紅打卡地——芙蓉街(3 / 5)

的張家大院的張姓人家據說就是明德王侍衛之後,據院子裡最年長的張汝昌老人回憶,張家大院早在明朝初年就在此落戶了。

據家住芙蓉街的許多老人回憶,當年的芙蓉街是很美的。當年芙蓉街不足一華里的路面全部由大青石板鋪砌,大小字號、作坊分列道路兩旁。清晨,石板路上會飄著薄薄地一層霧氣,遠遠望去往來的行人似乎漫步於仙境之中,透過石板的縫隙就會看見在石板下面潺潺流淌著的泉水,那石板路上的霧氣便是溫暖的地面空氣遇到清冷的泉水凝結而成的;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走在街上便會聽到石板路下面淙淙的泉聲。

旺水期的時候,石板下面的泉水會湧出路面,據老人們回憶,倘若穿著布鞋,不一會兒鞋底就會被浸透,活脫脫一番“清泉石上流”的景象。到了中午,路邊的買賣字號紛紛張起白布搭成的涼棚,芙蓉街上店鋪密集涼棚首尾相連,便形成了頗為壯觀的白色\"涼棚陣\",陽光只能從涼棚的縫中偷偷地鑽進少許。

試想:在酷熱炎夏,穿行於上有涼棚遮陽、下有清涼泉水的芙蓉街中,這時在路邊的小店裡來上一碗冰鎮酸梅湯那清涼的感覺真是難於言表。

芙蓉泉,它,還在嗎?這是每一個想去芙蓉街遊玩的人,都關心的問題。

蔡大爺,在芙蓉街已經住了五十多年了。他說從他開始來的時候,這芙蓉街的格局就是這樣,不過腳下的水泥路是十多年前鋪成的,過去的芙蓉街是由大青石板鋪砌。

芙蓉泉,就隱身在一個小院內的牆根兒裡。現在大家都用上了自來水,對於居民,芙蓉泉已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芙蓉泉周圍的逼仄和侷促的環境,也不再能給人以“一池新綠芙蓉水”的詩情。然而,寂寞的芙蓉泉,名聲在外。

芙蓉街的各色小吃店,大都集中在街的南部,越往北走,越顯出頹壞的民居。

經常有老人在街邊閒坐,伴著籠中鳥,和臥在腳邊的貓的,是午後的悠閒悠閒悠閒的暮年時光。

雖是午後,但依然有小吃店的夥計在當街忙碌,日復一日的忙碌,感覺就是過不完的日子。

老街,有頹壞的民居,正聲色不動地滄桑著。有推倒的舊屋,裸露著屋樑,正有泥瓦匠在那兒調水和泥,要建一座新的出來。

芙蓉街有粉刷一新的招牌,在古舊的屋子上亮白耀眼。還有百年老字號玉謙旗袍店,似乎在見證著芙蓉街的悠久歷史。

老街,有居民,有過客,有南腔北調南來北往的人,哪怕只是為了中午的一碗麵條,在此短暫停留。

這條街上的一家膠東風味飯館的手擀麵很吸引人,許多人在中午來吃一碗。兩元一小碗,三元一大碗。吃著它,不僅會讓人想起老媽在老家做的手擀麵條,一根絲瓜加兩個雞蛋打滷,卻總是讓人吃出海鮮味兒。

芙蓉街,熱鬧的正在熱鬧,頹壞的兀自頹壞著,推倒的正在重來。更為現在人們所熟悉的是芙蓉街的民俗、商業風貌。

據老人講,清同治年間,這裡就有多家眼鏡店、樂器店,與鄰近的書、碑貼、文具、古玩店主的大小布政司街構成了濟南文化商業中心,民國後,又開有武學官書局,文雅齋等多家書店、瑞蚨祥祖店、濟南最早的鑲牙館、照相館以及燕喜堂等著名飯店都誕生或集中在這裡。

芙蓉街的建築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發展變化,中西合璧至今仍存。芙蓉是荷花的別稱,是濟南人最喜愛的花,因而,芙蓉街的四泉一街一巷均以“芙蓉”為名,其所承載的悠久而燦爛的文化,成為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街巷之一。

芙蓉街正位於泉城濟南的中心,南起泉城路、北至西花牆子街南口,因街中路西有芙蓉泉而得名。如果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泉城濟南的絕妙寫照的話,那麼\"家家泉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