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不會死亡。
發於足部上下,名叫四淫。它的形狀是大癰腫,不緊急治療,百日就會死亡。
黃帝說:先生說癰疽,如何區別它們呢?岐伯說:營衛之氣在經脈中滯留,血液就會凝滯而不執行,不執行則衛氣隨之而不通暢,壅塞而不能執行,所以就會發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肌肉腐爛,肌肉腐爛就會形成膿液。然而不能深陷,骨髓不會被燒焦乾枯,五臟不會受傷,所以稱為癰。
黃帝說:什麼是疽呢?岐伯說:熱氣亢盛,向下陷入肌膚,筋髓乾枯,向內連及五臟,血氣衰竭,在癰腫的下面,筋骨和肌肉都沒有剩餘,所以稱為疽。疽的特徵是,上面的面板堅硬而厚,上面像牛頸的皮。癰的特徵是,它的皮上面薄而有光澤。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三)《靈樞·癰疽第八十一》是《黃帝內經·靈樞》中的一篇,主要內容如下:
1. 梗概:
開篇黃帝向岐伯詢問關於癰疽的問題,包括癰疽的產生原因、病情發展的成敗、患者的死生之期等。
岐伯回答說,人體的經脈氣血執行不止,與天地的規律相應。如果天地的執行失常,就會影響人體的氣血。寒邪侵入經絡,會使血液凝滯不通,衛氣聚集無法返回,從而形成癰腫。寒氣轉化為熱邪,熱邪過盛就會使肌肉腐爛,形成膿液。如果膿液不排出,就會進一步損傷筋、骨、髓等,甚至傷及內臟導致死亡。
之後黃帝希望瞭解癰疽的具體形態和名稱等,岐伯詳細介紹了不同部位癰疽的症狀、治療方法及預後。例如,癰發於嗌中叫猛疽,不及時治療會因膿堵塞咽喉半日死亡;發於頸的叫夭疽,不及時治療熱氣會內燻肝肺,十餘日死亡;發於腋下的叫米疽,可用砭石治療等。還提到了癰疽發病在關節且左右對稱的情況不可治療,以及發病部位屬陽或屬陰的不同死亡期限等。
2. 主題思想:
主要探討了癰疽的病因、病理、症狀、治療及預後等方面的問題,強調了人體氣血執行與疾病的關係,體現了中醫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和辯證論治的思想。認為癰疽的形成與寒邪入侵、氣血凝滯、經絡不通等因素有關,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情采取相應的方法。
3. 經典情節:
對各種癰疽病症的詳細描述是經典情節之一,如猛疽、夭疽、腦爍、疵癰、米疽、井疽、甘疽、敗疵、銳疽等不同部位癰疽的症狀、發展及預後,使讀者對這些病症有了具體的認識。
介紹治療方法的情節也較為經典,如用砭石治療米疽、用豕膏輔助治療猛疽等,展示了古代中醫的治療手段。
4. 指導思想:
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認為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與自然界的變化密切相關。在癰疽的發病機制中,強調了寒邪、熱邪等外邪與人體氣血、經絡的相互作用。
體現了早期中醫的預防醫學思想,強調對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指出一些癰疽病症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辯證論治的思想貫穿始終,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症狀的癰疽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和預後判斷。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詩對《以周易哲學解析〈靈樞·癰疽第八十一〉》進行解析:
《周易靈樞解析篇》
周易玄妙蘊哲思,靈樞癰疽探奧奇。
陰陽燮理明病理,變易恆常道病機。
不易真機尋本質,簡易妙法破難題。
象數洞察知微著,整體辨證愈瘡痍。
這首詩圍繞周易哲學與《靈樞·癰疽第八十一》的結合,表達了其中的深刻內涵和相互關聯,以及對疾病治療的啟示。
詩的首聯“周易玄妙蘊哲思,靈樞癰疽探奧奇”,指出周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