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金城郡,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轄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縣,領允吾、金城、榆中、令居、允街、枝陽、袍罕。浩門、白石9縣。屬涼州。
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併入隴西郡,明帝復金城郡,仍治允吾縣,領7縣,領允吾、金城、允街、枝陽、浩門、令居(今永登縣西北)、榆中縣。
允吾縣雖然作為金城郡的治所,但那只是金城郡郡守所在的地方。
在涼州,有的郡守手握大權,掌管這一地的生死,說是土皇帝都不為過,但是有的郡守,則不然。
金城郡的治所在允吾縣,但金城的權力中心,卻是在金城。
這個看起來渺小,但實際上龐大無比的城市,之所以金城是金城郡的權力中心,不僅僅是金城與金城郡只有一個字的差別,更多的,是因為屹立在金城的世家。
金城麴氏!
金城麴氏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
一是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裔。黃帝有後名曰棄(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棄之子不窋有個兒子叫陶,生下來時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麴”字,因此起名叫麴陶。麴陶後來作了周人的首領,他的後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麴姓。
二是出自以名為姓。麴陶的後代中有個叫麴武的,在燕國任大夫,他的後人以其名字命姓,稱麴姓。得姓始祖:麴陶。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故事,則是在西漢漢哀帝時期的,似乎說的是金城麴氏的由來。
故事說:西漢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在東平王劉雲的封地內,“瓠山中間,有大石轉側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遠近傳為異聞,譁動一時”。
原來是臥著的一塊好端端的長方形巨石既沒長腿也沒人搬動卻自個兒翻個身打個滾兒立了起來。
東平王預感到不是好兆頭,便在自己的宮內仿瓠山形狀堆一土山,上立石像,插上黃草,以便隨時祈禱。
這件事被在京城做“待召”的兩個妄人一個叫息夫躬(息夫,姓),另一個叫孫寵的知道後便藉此大做文章,造謠中傷,以騙取皇帝的信任達到封官加爵的目的。
於是向漢哀帝上書說劉雲“宮中立石,祗毀朝廷,欲求非望,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託中常侍把書信轉交漢哀帝。
一句“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刺痛了漢哀帝,於是即不調查核實也不認真查證便立即下旨廢劉云為庶人,其他參與的人一律處死。
廷尉梁相,尚書令鞠譚,僕射宗伯鳳急忙上奏阻止,併力勸漢哀帝應重證據不要輕信口供被正在氣頭上的漢哀帝判為“不知嫉惡討賊,意存觀望,罪與相等”,這三位也被驅除朝廷、削職為民。
鞠譚和兒子鞠閟因為避難逃避到涼州西平改姓為麴。
這就是《漢書》、《風俗通義》、《資治通鑑》和《元和姓纂》上記載的“麴譚改麴”、“避難湟中、因居西平”和“麴麴同宗”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的來源。
也是似乎也是金城麴氏的真正由來。
自從那時開始到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麴譚的後人始終沿湟水兩岸發展,乃至成為西北地區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龐大的麴氏家族集團。古西州金城民彥說“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足見其富貴和權勢。
在東漢末年和魏晉南北朝時期麴氏家族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戰將,象同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齊名的悍將麴義,與韓遂、馬超遙相互應對抗曹操,共守西涼的戰將麴演(衍)以及西晉愍帝的大都督官至左僕射的麴允等。
南北朝時期西域著名的高昌國王麴嘉也出自金城榆中,麴氏高昌立國134年傳承9代,最後被唐太宗的大將侯君集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