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府便是舊黨的大本營云云。
然則蘇允對劉摯的到來頗為警惕。
劉摯其人聽說極為剛硬,為人十分嚴肅,後來死了之後諡號為忠肅。
北宋一朝,以肅為諡號的,通常來說性格都極為剛硬,比如說包拯的孝肅,韓絳的獻肅,俱都是錚錚諫臣。
劉摯有此諡號,想來亦是十分強硬嚴肅。
與這樣的人作為同僚,可沒有那麼輕鬆。
不過蘇允一直等候的左右廳官員卻是一直都沒有到位,只來了一個推官,這推官的職責上還是歸在通判廳下。
蘇允不明白這是為何,按理來說,宋朝賦閒的官員太多了,這會兒有好幾個崗位空出來,應該馬上就有人補上才是,怎麼都一個多月了,還沒有人來。
不過這個疑問倒是從章惇那裡得到了答案。
章惇笑道:「左右廳與通判廳的職責是重迭的,之前南衙有左右廳,所以就不用再設通判廳,但現在有了通判廳,再設左右廳就有些累贅了。
你這個通判做得很好,朝廷自然不會再配上什麼左右廳了,這也是陛下對你的培養。」
蘇允倒是有些愁眉苦臉,開封府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最近他又給通判廳增加了一些吏員,但還是有些處理不太過來。
劉摯到任,蘇允沒有落人把柄,也跟著一起迎接了劉摯,劉摯勉勵了一下大家,對蘇允倒也沒有表現出來不同的地方,比李清臣還多了一些尊重。
不過這才是正確的做法,通判不是知府的下屬,從某些方面來說,算是平起平坐的,劉摯為人端肅,自也不會在這上面有出格的地方。
所以這些時日,雙方倒是相互謹守自己的本分,沒有發生衝突。
這倒是讓蘇允有了些做官的樂趣來,雖然事務有些繁忙,但每日算是悠哉悠哉的,正常上下班,暫時不用去跟人爭鬥。
時間進入七月份,雨季也隨之到來,連著下了好些天的雨,河水都充沛了許多,不過惠民河已經疏通,今年倒是不用擔心有水患的問題了。
不過最近朝堂上也不是很平靜,元豐改制最大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三省改制也終於完成了。
就是改制的結果令朝廷上下都有些震動。
王珪被任命為首相,拜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蔡確被任命為右相,拜為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但真正行政之中,大家卻是發現,明明是首相的王珪,卻要對蔡確拱手聽命。
這是因為當初議定官制時,大致是仿照《唐六典》,不論事情大小,都由中書省取旨,門下省稽核,尚書省執行,三省分班奏事,權歸中書省。
因此蔡確名義上是次相,實際上卻大權在握,王珪雖然是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但也只能拱手聽命罷了。
王珪對此事頗為震怒,但也無可奈何。
蘇允倒是從章惇那裡聽說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說是當初議定改制的時候,王珪不太想改,但蔡確對王珪說:「您任宰執這麼長時間,必然會是中書令。」
這話讓王珪深信不疑。
但蔡確卻對皇帝說:「三省的長官位高權重,不需要設定長官,只需要讓左右僕射分別兼任兩省侍郎就可以了。」
官家深以為然,所以這改制便這般定了下來,王珪是真真吃了大虧。
蘇允對此也是當成了笑話來看,此事真假尚且不論,但王珪被蔡確算計之事,倒是未必是假。
畢竟在此之前,王珪是首相,蔡確只是參知政事,這會兒蔡確成了實際上的首相,可想而知定然裡面是有些內幕的。
除了改制之外,朝廷還有一件大事,便是西北戰事。
聽說最近官家又有對西夏動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