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2 / 2)

是神通

非也,儒教對於神通二字並未有道教那麼看重。

據傳在很久以前,西方有一個彈丸小國,此國四面環山,與諸國不通,由於山路易守難攻,沒人願意費勁吞併這個國家。

外界打的狼煙四起,山中卻還是一片安樂祥和。

此國國主看外界諸國的生死廝殺猶如看臺上戲子,只因事不關己,便以國事為取樂之項。

他整天派人去搜集周邊諸國的趣事,誰誰誰用人不淑,主將帶著全軍投敵了,誰誰誰中了別人的反間計,把自己忠臣錯殺了。

光是看笑話猶不滿足,他還喜歡派信使去給周邊諸國傳信。

“哈哈哈,蠢得跟驢一樣,就你還當國主”

“東邊那誰,你慫的跟蛋一樣,進又不進,退又不退,遲早挨刀!”

——由於太能嘴,且吸引的仇恨太大,這傢伙所在的地方被周圍國家一致認定為“蠻夷之邦”。

蕞爾小國,蠻夷之邦,讓他們服從王化是很多儒生都願意做的事情(能賺浩然氣)。

於是一個儒教高人就去了。

他沒動手,只是在那個小國周圍的山上埋了一些碎金,然後把這幾座山可能藏有金礦的訊息傳了出去。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那個小國周圍的山就都被他們本國國民挖空了。

失去了山脈的天然屏障,那位嘴強國主也被諸國聯軍吊死在了菜市口。

歷史是這麼寫的,但眾所周知,史家都成絕唱了,這故事不出意外是儒教自己編的,他們想表達一種什麼意思呢……

佛門有千丈法身,道教有法天象地,你們搬山也就靠蠻力,我們搬山靠的是腦子。

三教都在編故事,佛門在編前世今生的故事,道教在編神而明之的故事,儒教編的就是各種“啟發人”思考的故事。

他們身上“教化”的性質很重。

楚君回和朱邵思剛踏入山海境,就感受到了整個世界那無所不在的、清晰的教條。

別的世界法則是模糊的,這個世界就很清晰。

清晰到每個人都明白,不按照那些教條做事的話,指定沒好果子吃。

楚君回在其他時間線早就來過山海境,他當時就替秦攸之感到了一股悲哀……文道之弊不在科舉,就算沒出現科舉這種制度,該有的問題一個都不會少。

《易》書曰:“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

這句話的意思是——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

儒教用知識來劃分階級,懂知識的人管理著不懂知識的人,但他們同時又被懂更多知識的人管理著,這使得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更上層的人,卻不在乎知識原本的意義。

整個山海境,人被分為了五等。

只有成為最上等的聖君,才能不受山海境各種教條的束縛,隨意行事。

可笑的地方在於,制定教條的人不遵守教條,遵守教條的人才有機會成為制定新教條的人。

“陳舊的教條都該撕碎,壓抑的人性當在火中重生。”

楚君回以手託火,覆掌壓山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