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恩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在這個時代,
衛生問題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只有軍隊在行軍作戰時,
為了避免非戰鬥減員,
才會規定士兵集中處理排洩物。
所以,當李培恩看到難民區的大糞坑時,推測組織難民的許壽可能有軍事背景。
事實上,在這個年代,
非軍人出身者,鮮有具備如此嚴密的組織才能。
能將眾多如散沙般的難民整合,並治理得有條不紊。
聽到李培恩的問題,許壽臉上掠過一絲抽動,短暫的沉默後答道:“參加過。”
“是在寧錦地帶?”李培恩接著問。
寧錦,指的是寧遠與錦州兩地。
這兩座城池加上與山海關相連的防線,構成了明朝目前的最前沿,被譽為寧錦防線。
自萬曆四十六年起,努爾哈赤領軍的滿清對明朝發動戰爭。
直至天啟六年的去年,整整八年,明朝在東北連續失去了八座重要軍事要塞。
現今的寧錦防線,可說是明朝在山海關的最後一道屏障。
一旦失守這兩城,明朝將喪失山海關外的所有領土,陷入只能固守山海關的絕對戰略被動。
因此,滿清深知寧錦防線對明朝的關鍵性,歷年幾乎無一年未曾試圖染指寧遠、錦州。
幸運的是,不論是去年正月,還是今年上半年,滿清的兩次攻勢都被袁崇煥領軍的明軍挫敗,史稱寧遠大捷與寧錦大捷。
在寧遠大捷中,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甚至重傷了努爾哈赤,最終因傷口感染併發症去世。
雖非直接斬殺敵酋,但也堪稱明朝歷史上的輝煌戰績。
若許壽真的上過戰場,那他很可能參與的就是這兩場近在咫尺的勝仗。
許壽再次點頭確認,這卻引發了李培恩的好奇,他繼續追問:
“這樣說來,你是袁督師麾下計程車兵了?”
“可是寧遠、寧錦兩次都是大勝,你為何會離開軍隊,成為難民呢?”
面對李培恩的連環發問,許壽顯得有些尷尬。
他決定如實向李培恩講述自己的經歷,因為他心裡明白,李培恩進門後先不談正事,而是探究他的背景,顯然是對自己仍存疑慮,所以他不敢輕易轉移話題。
原來,許壽確實參與了寧遠之戰,但他與寧遠大捷並無直接關聯。
當時的寧遠防線總指揮是明朝遼東經略高第,一個靠阿諛奉承魏忠賢爬上高位的閹黨成員。
一聽說努爾哈赤率軍來襲,他立刻驚慌失措,既無迎戰的勇氣,連堅守城池的膽量也沒有。
他匆忙逃回山海關,甚至為了避免手下敗戰,他嚴禁任何人輕舉妄動。
命令下達,山海關內外,無論士兵還是平民,連同老人、婦女和兒童,都被指令撤入城內避難。許壽的隊伍在撤離之際,不幸遭遇了manqing鐵騎的猛烈追擊。失去堅固城牆庇護的大明新兵,在敵方的騎兵衝擊下,如薄冰遇烈陽,瞬間瓦解。部隊未及組織有效的防禦,便已四散奔逃。幸好袁崇煥違抗高第的撤退令,率軍固守寧遠城,manqing騎兵因此不敢過分深入,給許壽等人留下一線生機。之後的故事,便是袁崇煥憑藉寧遠城的堅守,重創manqing軍隊,斬殺無數,更一舉重傷努爾哈赤,使其命喪黃泉。許壽則趁亂逃回了河南故土。實情是,許多明朝士兵在有機會時,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逃離,因為他們的軍餉幾乎常年拖欠,即使偶爾發放,也被上級層層剝削,所剩無幾。士兵們實際到手的餉銀微乎其微,若非上級還指望從他們身上榨取利益,只怕多數士兵早已餓死。聽完許壽的敘述,李培恩略皺眉頭,問:“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