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太悶,你過來陪陪她。”
“切~拐彎抹角幹嘛,你直說不就行了,我還能不去麼。”
“對了,你不是一直想考駕照麼,這次到城裡還能順便把駕照給考了。”
“窮,沒錢啊!”
“行了,上駕校的錢我出!”
“就等著你這句話呢。”
“我都把你住的房間給收拾好了,你下午坐車過來,晚上到家就能住。”
“我住的房間都收拾好了,萬一我不想去呢?”
“你是我看著長大的,我還不知道你?這不是專門過了半個月才給你打的電話麼。”
“行吧。不過今天有點趕啊,我還是明天上午再走吧。”
“那好,你到了跟我打個電話。”
“等等,我們倆是商量好了,但我還沒跟我爸說呢,他還不知道同不同意呢。”
“把手機給你爸,我跟他說。”
“好嘞。”
於是,在第二天的上午,周致就啟程去了省城安城明叔的家。
★★★
周致的爺爺奶奶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經不在了,她從來沒有見過她的母親,周大海又沒有親兄弟姐妹,周致算是被周大海和周文明兩個人拉扯大的。
所以在周致的心中,除了周大海,最親的就是明叔了。
明叔沒有孩子,對周致就像是親生女兒一樣看待。他對周致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梔子,我就是你親叔。
周致小的時候喜歡聽人說話,搬個板凳湊到人堆裡,就像是聽故事一樣,一坐能坐一晌。
周大海有時候會提以前,明叔也喜歡說他年輕的時候,只不過周大海什麼都是實話實說,明叔只撿好聽的,村裡人喜歡添油加醋,周致的理解能力很強,差不多能還原當時的故事。
明叔雖然也姓周,但是他父母其實不是周家村的。當年鬧饑荒,他的父母跟著逃荒到了周家村,也就落了戶,安了家,生了孩子。
周家村的村民們祖上都是一個祖先,後來慢慢繁衍子孫後代多了,也就不親了,但是追溯起來都是有血緣關係的,都是在一個族譜上,明叔家因為是外來戶,在周家村並沒有親戚。
明叔的雙親去的早,年齡小小的他算是舉目無親,村裡的人都很淳樸,幫著他把雙親的喪事給辦了。
周文明那時候已經十幾歲了,算是半個大人了,每頓飯吃得比一個成年男人都多。
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這回事,農村家庭都生得多,一家裡面生五六個孩子都算平常的,自己的孩子都養不起,更別說收養別人家的孩子了。
路有遠近,人有親殊,就算養得起,和親生的畢竟隔著一層,養父母和後媽後爸差不多,不能對孩子有半點不好,不然就要受別人的指指點點,農村的父母都是糙養孩子的,大多都是秉持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都不想帶回家一個祖宗。
再說周文明都這麼大了,養了也養不熟,到頭來連聲“爹”“娘”都混不上。
他家的父母是逃荒過來的,家裡面連塊地都沒有,也沒有留下什麼積蓄,就只有一棟破房子,過幾年還要操心賠錢給孩子娶媳婦,自己的孩子還不知道能不能娶上媳婦呢,誰願意當冤大頭。
本來有周圍村裡的沒孩子的人家聽說了想過來收養他,但是周文明也倔,拿著掃把把他們趕出家門,就死守在他家,哪裡也不去。
周文明還就當著大家的面說了,他就一個爹一個娘。這樣一來,更沒有人收養他了。
周大海家和周文明家是鄰居。周大海的父親是文化人,沒捱過那十年,一根繩子下去一了百了。周母本來準備跟著去了的,但是卻發現腹中已經懷有幾月的胎兒,終歸是狠不下心。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