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不事生產。
但即便如此,過個百年以後,宗室都能翻個千倍,那百姓又能增長到多少人丁?
而天下的土地卻是就那麼多,就算現在已經開始推行了“攤賦入畝”,應該能清查出許多隱田,但那也是有限的。
等到一兩百年以後,百姓人口不斷增長,土地早晚還是會承擔不住。
說到底,還是那四個字——人地矛盾。
土地兼併只能算是加劇了矛盾的激化。
“林先生,就真的無人能破解這個輪迴嗎?”朱瞻基心底湧出莫名的不甘心。
“很難的。”
林煜輕輕搖頭,認真解釋道。
“就像我前面說到的,人地矛盾的核心,關鍵只在於三點:人口、耕地、糧食。”
“所以,要想解決這個矛盾,那也只能從三者之間入手,而糧食、人口的矛盾,對於歷代王朝卻是不可能解決的難題。”
“那麼,對於以專制為主的封建王朝而言,解決的點就只剩下了耕地面積。可還是那句話,王朝初期或許會有進取心,但往往到了王朝中後期,為了維持穩定的統治,這份進取心必然會被保守所取代。”
“拿我大明舉例,為何永樂大帝能夠屢次北伐漠北,開疆拓土,可輪到他孫子堡宗,就發生了土木堡之變?”
“再加上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於河套設東勝衛,開墾移民,可到了洪武中期,東勝衛所便開始內遷。到了永樂帝時期,還在持續內遷,直到退居北直隸。”
“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開疆拓土的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對於王朝統治階級而言,就是純粹吃力不討好。”
于謙聽完不禁有些感觸,王朝的進取心這種東西,的確只在初期會存有。
往往過個兩三代,這些後世君王沒有開國皇帝的魄力,為了維持統治穩定,就會逐步趨向於保守。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甚至個別王朝,過個一代以後就開始失了進取心,只想儲存自家王朝的國祚,不惜去向異族稱臣納貢、交歲幣。
這也是專制王朝的弊端,或者說一家一姓天下的必然走向。
朱瞻基同樣陷入沉思,過了許久,方才嘆息著說道:“林先生,除了擴大耕地面積外,難道就真的沒有別的辦法,能夠解決這個矛盾了嗎?”
林煜平靜說道:“有啊!我說了,既然是糧食不夠吃,那就想辦法提高糧食產出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