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官紳相互勾結,士紳拿出萬民傘,來央求朝廷保留地方官員繼續留任等行為,也要予以嚴禁。”
萬民傘始於唐代,盛行於明清,原本的意義是百姓對那些清官好官離任後,所舉行的送傘儀式。
比如竹溪萬民傘,已成當地過年習俗之一。
但類似這玩意兒懂的都懂,先出來的可能沒啥問題,可用得多了,那味道就開始變了。
晚清譴責小說家吳趼人的《糊塗世界》就有寫到萬民傘:“在任時第一要聯絡士紳,要曉得地方官這些萬民傘、德政牌,並不是百姓送的,百姓一樣出錢,卻亦不能不出錢,出錢之後,士紳來還官的情。”
萬民傘就成了明清官紳交易,用來在朝廷博取好名聲的利器。
對林煜的觀點,于謙輕輕點頭,他也覺得這樣很對。
清官好官全在於自身做得好不好,而不在於地方士紳是否挽留,送不送萬民傘。
“當然,以上三點屬於對士紳的大棒,大棒揮下去了,也得順便再給個甜棗。”
“對攬納、訴訟、罷考計程車紳生員,可以予以革除功名,抄家流放等罪責懲處,而對於那些不行攬納,不與地方官勾結訴訟,也不參與罷考抗議的,朝廷就要予以拉攏籠絡,所謂拉一派打一派。”
拉一派打一派,統一博弈戰線。
這可是領袖教會林煜的道理,同樣也是“屠龍術”的一部分。
夏原吉微微點頭,對於林煜提出的三條制度性對策,他確實認為沒什麼大問題。
只要士紳一體納糧能夠推行下去,再配合分稅制轉移博弈物件。
那就是士紳一對二,同時與朝廷、地方展開博弈……哦,還得加個沒啥存在感的百姓。
一對三的博弈,王朝都扛不住,更何況力量更為分散計程車紳。
只要士紳被壓制吃住,那王朝面臨的土地兼併等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可問題是……
真的能成功推行下去嗎?
夏原吉也不求林煜說計程車紳一體納糧和分稅制,都能夠作為長期制度維持下去。
畢竟這是不可能的,光是明初朱元璋定下的兩稅雙冊制,如今都有些漸漸糜爛對不上了。
而士紳一體納糧和分稅制牽涉太廣,需要強大的基層力量支援。
哪怕只求維持幾十年,讓大明完成其它改革,實現對外擴張。
這也是相當有難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