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鏡製作起來比較麻煩,簡易望遠鏡也需要兩塊特殊鏡片,即凸透鏡和凹透鏡。”
“具體怎麼做,後面再說……”
“接著說回六分儀,這裡是小型望遠鏡,然後是半反射式固定平面鏡(地平鏡),還有用於測量太陽的濾光片……”
經過一番不算太過詳細的解答,圖紙上的航海用六分儀差不多介紹完畢了。
林煜也不管三人到底有沒有搞懂六分儀的工作原理,接著又用手演示起了六分儀的使用方法。
六分儀的用法並不難,在測量天體地平的高度時,作為觀測者需要手持六分儀,讓望遠鏡鏡筒保持水平面,並從望遠鏡中觀察被測天體經地平鏡反射所成的像,同時調節活動臂,使星象落在望遠鏡中所見的地平線上。
這也是地平鏡需要用半反射玻璃(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玻璃了)來製造的原因。
而在牛頓提出的幾何光學反射定律中,只要天體的星象與地平線重合,那該天體的高度就等於六分儀地平鏡與指標鏡夾角的二倍。
接著,只需要根據這個定律,恰當地設計圓弧標尺上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讀出天體的高度數值,並據此去測算精確的地理經緯度。
實際上,最早的六分儀並不是六分儀,而是八分儀,也叫直角儀,因為它的測量角度為90°。
八分儀一經問世,就迅速取代了原來很不方便,也很不精確的星盤,但八分儀的缺陷也很明顯,它的角度相對而言還是太低了。
哪怕比象限儀(測角45°)放大了一倍,但依舊無法去測量月球與其它天體的角距。
於是乎,後來者對其進行改進,將八分儀繼續擴大,變成了360°的完整圓圈測角儀。
效果很好,精確度拉滿,可笨重程度也拉滿,完全沒法用了。
那就折中一下,把360°圓圈給弄成120°的弧形三角板,這也就成了六分儀。
不過,六分儀雖然能測量地理經緯度,靠大明目前的工業水平也能生產得出來。
但也不是全無缺點的。
六分儀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受到天氣的干涉影響,不能在陰雨天使用。
而且,因為工業技術不達標,製作的過程中必定會引入機械誤差,從而降低六分儀的測量精度。
一般來說,經驗豐富的天文學家,正常白天觀測的均方誤差為±0.7′~±1.0′。
這點誤差林煜還是能夠接受的,大不了後面再改進就是。
此外,六分儀除了觀星測算以外,也可以在沿岸航行時觀測兩個地面物標之間的水平夾角,用於在海圖上定位。
反正突出一個方便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