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雖然大部分時候都能重合,但說到底這還是兩種意思,哪怕最具備地域性的民族,也都是單一地代指在某塊地生息的百姓。
民族國家又是什麼意思?
而且,民族國家又與華夏相交,再加上一開始討論的中國。
這三者有什麼關聯性嗎?
林煜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略微斟酌了一番語句,這才開口說道。
“說到民族國家,解釋起來倒也並不複雜,我們還是回到之前的問題,中國與華夏之分。”
“自春秋戰國以後,實際主旋律的中國便已經等同於華夏,再到漢朝的一統天下,又論證洛邑並非天下之中,中國就不再被作為都城代名詞使用,而是與華夏逐漸重合。”
“等進入到最強盛的漢武帝時期,更是明確提出中國就是指代大漢的疆域,而匈奴便是中國之外的夷狄。”
“中國與華夏疆域等同,這個觀點一直持續到了兩漢相交,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真正有所改變,還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時候,中國即華夏的話語權才被再次削弱,中國從地理代詞重新迴歸到了正統名義。”
按照《三國志》中的記載,這時期定都天下之中洛陽的魏國,才算得上是中國,也才有資格自稱中國。
而吳國、蜀國不算在內。
簡單來說,這倆直接被魏國給開除“國籍”了。
當然,這並不是最離譜的,真正抽象的還得是兩晉十六國。
導致了神州陸沉的五胡(不止這五個)深知“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白話:你說漢話穿漢服才是中國人,穿夷狄服飾那就是夷狄)的道理,所以紛紛開始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爭奪起了“中國”的正統。
首先是劉淵宣佈大漢正統在匈奴。
接著李雄不甘示弱,又宣佈大漢正統在氐人。
而後苻堅認為大秦正統在氐人。
拓跋瑋表示大魏正統在鮮卑。
赫連勃勃認為大夏正統在匈奴。
宇文覺堅持大周正統在鮮卑。
幾個“中國”王朝,直接被這些異族胡人輪番繼承了個遍。
這還只是“中國”被外族胡人搶著繼承,而後還有佛教趁著南北朝亂世,在華夏大地肆意傳教播撒,進一步對“中國”的民族思想發起了衝擊。
因為按照佛教觀點,天下之中應該在須彌山,以須彌山為中心,劃分出四大洲。
也就是《西遊記》所說的四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