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直接將漠南壓縮到匈奴難以立足,進一步壓榨匈奴的戰爭潛力。
“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爭鬥,無非就是圍繞漠南草原而展開。因為只有控制了漠南草原,漠北高原的遊牧民族,才能夠養活足夠多的人口,比如漢武帝前的匈奴冒頓單于。而大明若是想從地緣板塊上針對蒙古,最好的辦法還是學習漢武帝,與匈奴爭奪漠南草原。”
“說的再具體些,就是牢牢控扼河套、陰山與河西走廊。”
現如今,大明倒是還控制著河套、陰山、河西走廊,但過個幾十年就不好說了。
因為大明自永樂仁宣之後,對草原的整體戰略就趨向於保守。
這不好說是誰的鍋,只能說是歷史給大明王朝上了一課。
講過了蒙古的地緣缺陷,並進而引出為什麼蒙古在內的遊牧民族,總是喜歡南下劫掠戰爭。
林煜又繼續點著地圖上“微小”的朝鮮半島:“朝鮮比較簡單,這裡從地緣上就是個半島結構,它的北邊是山脈,南邊半島都是平原丘陵地形,又三面環海。”
“可以說,朝鮮就是縮小了許多倍的華夏,單單從封閉角度來看,朝鮮的確算得上他們自稱的‘小中華’。”
“待在如此封閉狹窄的半島上,朝鮮沒有地緣阻隔,又很少遇到外敵入侵,倒是能夠比天竺更容易形成統一王朝。”
“但有利也有弊,它的北邊是山區,其餘三面都是大海,本土太小太封閉,資源匱乏到根本撐不起朝鮮有所發展。除非對外開疆拓土,而朝鮮唯一能打出去的北方,不僅要越過重重山脈的地緣阻隔,而且迎頭撞上的就是龐大的華夏。”
就這麼說吧!
朝鮮從戰國開始,就一直在被華夏的政權勢力胖揍。
從戰國到秦漢,再到三國,哪怕最荒誕離譜的兩晉南北朝,也不是朝鮮半島這一畝三分地能夠碰瓷的。
正是因為朝鮮太小太弱,而且註定難以在地緣上,與強大的中原王朝抗衡。
所以,也造就了後世偷國的毛病。
實力不強,那就用虛假的歷史文化自信,來支撐那可憐的“民族自尊”。
說句不中聽的,華夏的誕生對華夏來說是好事,但對生在華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卻是噩夢。
哪怕華夏什麼都不做,甚至處於半封閉的地緣環境,也會無時無刻對這些周邊國家帶來持續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