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瀾滄江”專案(1 / 2)

</dt>

話音即落,螢幕上便出現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瀾滄江”!

“這是我們中國騰飛航空發動機集團打造的一款全新的航空發動機,巡航推力72噸,加力推力125噸,總質量138噸,推重比為9……”

湯莉莉拿著鐳射筆介紹著螢幕上的航空發動機的基本情況,但在場內的專家和海軍的領導們卻已經不是目瞪口呆那麼簡單,而是徹徹底底的石化在當場。

更準確的說,當“瀾滄江”這三個字出現在螢幕上時,不少了解國內航空界情況的資深人士就已經被驚得說不出話來,特別是黃峰等一眾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人,就差沒把下巴掉在地上。

旋即一系列疑問便在腦海中刷屏一樣湧現……

“瀾滄江”專案不是暫停了嘛?中國騰飛怎麼還堅持?

航空工業內部不是確定以仿製俄製al—31重型航空發動機為主嗎?中國騰飛怎麼還另起爐灶?

最關鍵的是,重型航空發動機國家層面明顯只支援航空工業這邊,中國騰飛哪兒來的經費?

其實不止是黃峰等人由此疑問,在場的其他人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在差異與中國騰飛居然拿出了“瀾滄江”專案,按理說作為al—31航空發動機的仿製專案的備用方案,隨著仿製整體進展順利,備胎般的“瀾滄江”早應該處在冷宮狀態才對,怎麼就這麼突兀的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以至於場內眾人就跟見了鬼一樣,想不震驚都難。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瀾滄江”航空發動機專案作為一個個事實上下馬的專案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而這其中的曲折就複雜了。

隨著中國騰飛在航發領域的長足進步,給予部隊更多的選擇,因此當中國騰飛在九十年代開展第三代核心機的研製,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甚至做出了推重比為9的試驗性中型機後,部隊方面便調整了重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策略,即以之前由航空工業部改組的航空工業集團為主,調整為航空工業集團和中國騰飛並重的格局。

具體的情況是以航空工業集團牽頭俄製的al—31重型航空發動機的仿製工作;以中國騰飛為核心研製國產重型航空發動機,即所謂的“瀾滄江”專案。

本來雙線並重的格局發展良好,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中國騰飛都已經造出應用第三代核心機的wd—70型重型航空發動機,加力推力達到128噸,推重比85,各項效能指標並不亞於俄製的al—31,特別是燃油損耗比更是大大優於al—31,也因此得到總部首長等諸多部隊領導的好評。

如果按照這條技術路徑發展下去,wd—70型重型航空發動機必然會走向成熟,成為十號工程、新型艦載戰鬥機甚至是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首選動力。

可問題是,這個假設條件前有一個“如果”,就意味著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幻。

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就在1998年下半年,總部組織了一個專家組對兩款重型發動機的進展情況和成熟度進了一次摸底,結果發現,中國騰飛的wd—70型重型航空發動機儘管技術先進,能力出眾,但基於第三代核心機的總體技術路徑的成熟度偏低。

與之相比,al—31的仿製版儘管技術上並不先進,但整體的成熟度較高,完全可以滿足未來20年國內重型航空發動機的需求。

專家組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基於他們對兩款發動機為期半年的高空臺試驗做出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也暴露出中國騰飛底蘊不足的弊端。

畢竟當時國內只有一座航空發動機高空試驗檯,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中國騰飛與其沒有明顯競爭時,高空臺自然可以向中國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