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添油’戰術,最是應該集中主要精力一擊必殺。所以這時候哪裡能兩頭大,而江南和江北寶茹和鄭卓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江南。既是為了之前的佈置,也是因為明顯江南更有潛力,這也可以說是資本的必然選擇了——同樣的投入得到的是不同的收益嘛!
不過即使是這般,京城的問題也是必須要注意的。既然已經做了皇商,常常要往宮裡供奉。同時還在京城辦了作坊開了鋪子,那麼這就是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而是頭頂大事,畢竟就是不說宮裡的事情,只說皇城腳下做生意也是自家利潤裡很重要的一環了。
這個事情甚至寶茹和鄭卓沒有專斷,還去找了姚員外,三人可是商量了好一陣。還嫌不夠又尋了幾個甘味園分店的掌櫃和得力夥計,大家一起群策群力,這才定下了‘甘味園’接下來的發展大動作。
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泉州真的要開設分店、揚州鋪子的變化,以及京城分店如何開啟局面。這三處實在是地位不一般,連成一條線不就是正好位於帝國東部的南北中三處。以這三處為基點,以點帶面,正是能盤活並聯絡‘甘味園’所有的銷售點呢!
既然已經有了打算,也有了計劃,這邊給京城管事的就去了信件,安排起具體事務來。至於泉州則是要派得力的夥計委任為管事往泉州照應具體事務,好在鄭卓在泉州有的是朋友夥伴,派人過去也不缺照料,辦事也就不用憂心。
泉州的事情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什麼,京城和揚州自然是揚州最先收到信兒。一個是揚州離得近,更大的原因是揚州已經經營了兩年了,根基什麼的更加深厚,安排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姚家是這般安排的,各地發展又是不是如他們所願?只能說主要的目的達成了,至於細枝末節——他們又不是神仙,自然還是各有各的意外。不過還好,送到寶茹面前的賬本可以證明,‘甘味園’如何賺錢,又是如何佔領市場份額。
譬如揚州,最是順利,一個是因為經營時間長,二個是因為揚州人富裕,消費能力強。特別是是每到節慶時候,都爭相購買一些糕點,既有自己吃的,也有送禮的。原先各家老字號是揚州人最常光顧的,如今卻換成了‘甘味園’。
原因也很簡單,既是‘甘味園’味道好,用料實在,也是因為揚州人更加能接受新事物。愛趕流行,愛嘗試新東西,之前江南諸多流行都是揚州傳揚出來的就能證明了。換到點心之類,也能看出來。
別的地方,哪怕是‘甘味園’的大本營湖州,人們念舊,過節送禮常常還是選用自家吃慣了的老字號。這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慣性,無論古今,這樣的都不少。但是揚州,這種慣性的影響力卻是最低的,就算有也不影響大局。
特別是‘甘味園’掛出貢品的牌子後,一般民眾就越發追捧了。如今揚州賣得最好的是俗稱“方盒子”的點心,每盒要兩錢銀子。就是一個漿糊紙白色方盒子,裡面可以放一整塊的方形素蛋糕。或者十個小蛋糕,品種自選,不是蛋糕,而是十塊蝴蝶酥之類的餅乾也可以。
至於整個的圓的方的的奶油大蛋糕,也賣的很好。逢年過節總有許多揚州人買上幾個,最好可以用來送人,又體面又實在。至於其他的餅乾、糖果、麵包、小蛋糕之類其實也賣的很好,但是因為一般只是自家享用,不拿來送禮,倒顯得沒那麼‘繁榮’了——果然古今都是一樣的,凡是能送禮的商品銷路是格外好。
至於京城,大概是剛剛開始,業績只是過得去。但是對於品質有保證的商品,又宣傳得力,總歸是前景良好的。不是有老話說,剛剛開張的生意,不賠當賺。實際上只要看過如今的‘甘味園’在京城的人氣,就會相信將來大有可為。
寶茹就是沒見過也相信,只看賬本,這一年的最後幾個月,進賬是一月比一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