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訓民正音(1 / 2)

韓確的任務完成了,完成的相當輕鬆。

在正統末年以前,大明真的就是各國眼裡的“天朝上國”。

那句“大明天下無敵”,如果是在明初時期說的,那真的一點毛病沒有。

得到李裪暗示後,開口解圍的朝鮮議政府參贊黃喜,字裡行間都不忘加上“有明朝鮮國”。

這是在反向的暗示提醒李裪,朝鮮是得到了大明的冊封,才得以名正言順建國稱制。

沒有了大明,那朝鮮王室也就失去了維持統治的法理。

這很嚴重!

朝鮮歷代王朝,對中原王朝的政治依賴,都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

從文字要用中原的漢字,再到貨幣農耕、衣食住行,還有官僚制度、土地制度等等,全都一股腦往中原王朝去抄。

高麗王朝後期,甚至直接變成了元朝的一個行省。

雖然徵東行省保持了高度的自主,連高麗國王都被元朝默許存在,但元朝同樣派遣了攝政官進行監管。

高麗的任何國政,都要知會這個元朝攝政官。

到了朝鮮王朝,變得更加誇張,連國內律法,都直接使用《大明律》作為正統律法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曾經拍過一部名叫《六龍飛天》的歷史劇,講解李芳遠和朝鮮王朝的建國故事。

其中,有段相當有意思的情節,就是李芳遠去見還是燕王的朱棣,靠著出色的“人格魅力”和“朝鮮威嚴”,成功逼迫“色厲內荏”的朱棣退讓,宣揚了“朝鮮國威”。

……

漢城王宮。

迎接大明天使的接風宴會結束。

李裪召集了黃喜、孟思誠、李稷、柳廷顯等重臣,來到王宮內殿議事。

黃喜說道:“大王,濟州島本就無用,左右不過一流放之地。其對我朝鮮國價值,甚至還不如對馬島重要。”

孟思誠補充:“不僅濟州島,對馬島對我朝鮮國中,意義也是不大。”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因為實際上的朝鮮對馬島,是李芳遠做上王(低配版太上皇)攝政時,力排眾議帶著李裪去打下來的。

那一戰,朝鮮總共出兵一萬七,不是不能再多,而是有戰力的“精兵”就這麼多。

柳廷顯、李稷二人作為“上王老臣”,沒有發表意見。

黃喜見狀,又接著說:“損失了一個濟州島,卻能討好大明皇帝。反之,不僅惡了天朝,濟州島保不住,連大王也要被天朝問責。”

孟思誠點頭:“反正都要失去,倒不如直接獻出,還能獲取天朝支援,為大王提供更多助力。”

兩個親信重臣輪番勸諫,外加另外兩位老成持重的“上王老臣”預設。

李裪總算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

“說得對,是寡人一時沒有想通,難為諸君為我謀略了。”

說完了關於濟州島的國事,李裪想了想後突然又說道。

“寡人自親政以來,有感於朝鮮國中百姓,不通文字,難識律法,無知犯法者甚繁。”

朝鮮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雖然長期使用漢字,但底層百姓壓根看不懂漢字,漢字只是朝鮮貴族知識分子的特權。

如此不通文字,如何管理國家?

朝鮮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那就是使用藉助漢字拼寫朝鮮語的吏讀文體。

雖然還是麻煩,但總歸也能使用,而且百姓越是愚昧無知,朝鮮權貴才更好統治。

李裪一提到“文字”,幾名重臣似乎都隱隱察覺到了什麼。

不多時,李裪醞釀的差不多,直接說道:“寡人意欲模仿‘古篆’,創制新字,取代替換原本繁雜之漢字,以便更好的‘解書’和‘聽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