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姑母說的一模一樣。”蕭閔說了這麼一句。
口氣很像是在發脾氣。
“……”能做的她都已經做完了。
“哎……”蕭吉拉了一下蕭閔的袖子,“你是朝食裡吃錯了甚麼吧?”
蕭閔哼了一聲,轉過身去。
此刻朝堂上,太皇太后坐在珠簾後,前面的御床上坐著將近十歲的孩童。
鮮卑人早熟,尤其在皇室中。先帝十三歲的時候就有了如今的天子了。太皇太后平常都是讓皇帝在後面讀書,但是如今皇帝年紀漸長,再這麼做已經是不妥,畢竟如今做皇帝的姓拓跋而不是蕭。
太皇太后也讓皇帝開始聽政。
“鮮卑入主中原以來,行使是當年部落那一套,然而事無常理,中原之事,不能全靠八部大人全權處置,而用部落去約束漢人,更是不智。”李平受持笏版,從群臣之中出列對上面的皇帝和太皇太后說道。
“臣覺得,應當依照當年秦漢之時設三長。”
自從太皇太后掌權以來,北方無重大戰事,太皇太后得以騰出手來整頓內政。
其中一條就是改革鮮卑的部落制,而改換成漢人的那一套。
當年永嘉之亂,中原被胡人佔據,戰亂連連,後來鮮卑統一北方,開始鮮卑人是行宗主督護制度,宗主的權力遠遠要比魏晉之時的鄉官大的多,關起門來就是一土皇帝。一開始北朝鮮卑忙著打仗,宗主督護制的壞處沒有太多顯現出來,但是將一長,私留上繳朝廷的稅糧,農人負擔過重,等等問題讓朝廷不禁覺得頭痛
“可是,陛下!”有鮮卑貴族實在是看不下去,照著這麼下去,到時候朝堂還是鮮卑人的地方了嗎?“當年先帝能夠傳下如此基業,完全靠著賀蘭氏幾個大部落的支援,如今要撤去部落制,用漢人的那一套,豈不是要寒了幾大部落的心嗎!”
李平看了一眼那人,認出那是鮮卑大姓之一賀蘭的人,心中輕笑。
當年拓跋鮮卑創業,的確那幾個大部落出了不少力,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想要坐定天下,靠的不僅僅是鮮卑人的武力了。
“當年先帝創業,進入中原,”太皇太后沉穩的聲音從珠簾後傳來,隱隱間給人以無形的壓力,“尚需要鮮卑幾大部落的支援,到了如今北方安定,也少不了這些大姓,他們功勞甚高,此事誰也忘記不了。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事無常理,天無常道。漢人不是部落制能管起來的,實行三長制也是大勢所趨。”、
女子的聲音不急不緩,早就沒了當初初次聽政的時候的緊張興奮,取而代之的是歲月積澱下來的威信。
“從太祖一來,官員都無俸祿,所得依靠戰事和賞賜。而漢人中,官員每年都能依照等級領到俸祿。”李平笑道。
北朝一開始為了促進上下對戰事的熱衷,一開始是不設俸祿的,因此做官可沒有什麼錢米可拿。除非能得到賞賜或者是在戰事中得到什麼。可惜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戰事中混下來的。
可是這飯還是每日要吃的。
“……”果然,李平見到那個鮮卑官員明顯的噎了一下。
這漢化鮮卑人失去了一些,但是還能得到一些。其中取捨就看他們自己如何選了。
“陛下有何看法?”太皇太后的聲音從珠簾後透過來,隱約間帶著些壓力。
“一切都聽大母的。”拓跋演看著那個鮮卑大臣退回到臣子的行列中,面帶微笑道。
他這段時間讀的書不少,知道太皇太后實行漢化,看上去好像和鮮卑人的利益相左,可是若是想要長久下去,還非得被漢化不可。
草原部落的那套哪裡能夠長久?
自然是一切都聽這位祖母的了。
“嗯。”裡面太皇太后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