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北涼扛纛之人(2 / 9)

董家主力騎軍,在阿古達木親自領軍下沒有絲毫凝滯,並未繼續埋頭前衝,否則即便衝出這條“走廊”,他們勢必會丟下千具以上的屍體。

阿古達木毫不猶豫地撥轉馬頭,率領中軍向南方敵軍發起撞陣,與此同時,他下令後方那支兩千騎軍不計代價地纏住北方涼騎,兵力稍遜一籌的阿古達木顯然是要用己方兩千騎的性命來拖延戰機,以完整一體的六千董傢俬騎吃掉五千騎白羽衛,一來這是失去先機的無奈之舉,再者白羽輕騎的陣型有個先天缺點,就是鋒線纖長而陣型薄弱,經不起六千騎的蠻橫衝撞,這樣的六千騎對上五千騎,其優勢絕不是多出一千人那麼簡單。

快。

兩支騎軍接觸之後,精髓都是一個快字。

這種快不光光是戰馬衝刺的速度,不僅僅是騎卒馬弓潑射的速度,還有臨陣應對的轉變速度。

中原多雄渾邊塞詩,多藩鎮割據,只是自大秦開國以來,既飽讀詩書又能征善戰的邊關儒將極少,即便有也多是守關有功而拓邊無力,故而歷朝歷代,從大奉王朝至春秋北漢再到當今離陽,偶有名臣美諡第一的文正,唯獨無人得以諡號襄字,襄一字寓意闢地有德,甲冑有勞,要說中原分分合合八百年,內戰也不不乏有武將立滅國之功,照理說給個襄字並不過分,只不過開創臣子獲得諡號先河的大奉開國皇帝,曾言唯有揚鞭大漠者方可諡襄字,自那以後,歷代君主便有此默契。襄字難得,大奉王朝給出過太多鮮血淋漓的前車之鑑,大奉鼎盛時期號稱天下養馬八十萬,即便到了衰落的末年,依舊有邊騎二十萬,可是先後兩任主將一老有少,老者是戰功彪炳的百戰老將,年輕者更是紙上談兵雄健非凡,結果皆在草原騎軍的馬蹄下身敗名裂,最終禍及半座中原,很大原因就在於真正的大規模騎戰,機會總是稍縱即逝,但是隻要頹勢一現,肯定兵敗如山倒。而中原史書對草原騎軍的記載總是含糊其辭,不過是翻來覆去那套陳舊說辭,直到離陽定鼎中原,並且在邊關接連吃過三次大敗仗後不得不由攻轉守,在顧劍棠主持兵部後才開始真正對草原騎軍戰術進行詳細鑽研,在那以後,一些有心邊功的朝廷武將才開始發現草原騎兵之所以能夠遺禍數百年,隔三岔五叩關南侵就像喝茶吃飯,絕不只是天生弓馬熟諳那麼簡單。

不管離陽朝廷嘴上承認與否,相信廟堂黃紫公卿們難免都會在心底慶幸,所幸趙家國門,還存在有那支幾乎掏空了王朝西北底蘊的騎軍,有那三十萬負甲鐵騎震懾北莽蠻子,中原才能夠贏得將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才有底氣揚言將來要與草原騎軍戰於國門之外。

隨著阿古達木的變陣,白羽輕騎也隨之開始再度變化,北方五千輕騎在中段位置開始悄然斷裂,半數迎向那北莽後方兩千董傢俬騎,半數開始尾隨北莽主力騎軍向南推移,根本不給敵人造就主要戰場兵力優勢的機會,而是繼續保持對董家騎軍主力的絕對壓制。如果阿古達木能夠完整不漏地看到這一幕前後,一定會震驚於北方白羽輕騎那多名校尉的恐怖默契,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交流,然而騎陣就那麼悄然而成,這需要嗅覺、膽識和信任三者缺一不可。

白羽衛曾是北涼四牙之一韋甫誠的嫡系兵馬,而韋甫誠更是陳芝豹的兩大嫡系大將之一,韋甫誠與典雄畜不帶一兵一卒兩騎赴蜀後,齊當國繼續鐵浮屠,蓮子營老卒出身的袁南亭接管白羽輕騎,前者是徐驍義子,對徐家的忠心毋庸置疑,而袁南亭身上的派系色彩極淡,倒是曾經與林鬥房等數百位北涼老人,一起恭送過當時的世子殿下徐鳳年入京,隨著徐鳳年的世襲罔替,北涼邊軍也水到渠成地改朝換代,要說與陳芝豹大有淵源的鐵浮屠和白羽衛兩部心裡沒有別扭,沒有憋著口悶氣,估計誰都不相信。所以這次袁南亭出征龍眼兒平原,一萬白羽輕騎幾乎人人大呼痛快,在戰場上轟轟烈烈殺敵,總好過窩在涼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