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迫切的想將自家閨女或者侄女嫁給朱六郎。
可惜,那是以前了。從朱四郎這事兒一出,六郎的行情瞬間暴跌。哪怕有些人腦子轉得沒那麼快,不久之後也會得到別人提醒的。嫁閨女是長久買賣,賣閨女才是一錘子買賣。他們是想細水長流的得些好處,而不是就得那兩銀子。
試想想,嫁個閨女給老朱家,回頭閨女倒是過上好日子了,可對比自家……算了吧,還是一起窮著過吧。
次日,臨近晌午時分,衙門那邊派來了人。
而此時的朱四郎已經如願以償的病倒了。說來也是湊巧,本來他們這一帶即便是冬日裡也不會冷到哪裡去,過了元宵節後,天氣更是逐漸轉了暖。結果,冷不丁的來了一場倒春寒,讓本來還處於病和不病之間的朱四郎,徹底的病了。
衙門來人倒還真沒想那麼多,主要是巡講這活兒是千載難逢的好活兒。來回有馬車接送不說,到了地頭上還有格外豐盛的一日三餐,假如當晚沒法回家,鎮上最好的客棧敞開門等著呢。這還不算,縣太爺早先就發了話,按次給予補貼,畢竟人家願意分享養豬秘訣已經夠仁義了,可不能叫人虧了去。
這些好處是明晃晃擺著的,加上朱四郎前頭又已經巡講了半月,衙門來人壓根就不會想到別的,聽聞他病了,也只是站在門口瞧了一眼問了兩句,見還真病倒了,就暫時先這樣吧。前頭沒能聽到的鎮子,回頭再巡講也就是了,只吩咐他安心養病,等春耕過了再說。
衙門的人倒是很快就離開了,朱四郎的心卻依舊是拔涼拔涼的。
眼下離春耕還有好些日子,等春耕結束那日子就更長了。可就算時間措措有餘,他也根本就沒辦法安安心心的養病。
沒聽衙門的人說了嗎?前頭沒聽到的下次有空再講,還特地提到了春耕後。都說的那麼明白了,還能不是春耕後繼續?!
可不管怎麼說,眼下這個難關是過去了,老朱家除了朱四郎以外的其他人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紛紛說,那就這樣吧,趁著養病期間好好背稿子。尤其是寧氏,她還樂顛顛的,盤算著春耕後那不就是天氣徹底暖和起來了嗎?這冬日裡出行就是不方便,巡講也挺不容易的,經常被吹一臉冰冷。可等春耕結束了,那不就是春暖花開時?喲喲喲,出遊的好時候啊!
寧氏是真高興,一高興就忍不住賣弄起了她的廚藝來。
對於這一點,朱母還是很樂意看到的。要知道,分家後雖說家裡人少了,可對於女人家來說,屋前屋後那些事兒卻並不會因此減少。眼瞅著要開春了,她盤算著要忙活的事情還真就不少,旁的不說,每年開春都必須要做的鹹菜、醃菜之類的,起碼也要忙活好幾日。正好寧氏願意幫著解決一日三餐,朱母樂得如此,只道索性來家好了。
朱母的意思是,讓寧氏來老屋這邊做飯,她都出力了,米糧就自家出了,正好二郎幫著家裡做了不少活兒,眼看著接下來四郎養病兼背稿子,肯定抽不出空來的,六郎本就不如四郎能幹,如今還要幫著監督,估摸著倒黴的依舊還是二郎。
然而,寧氏婉拒了朱母的好意,她表示還是更習慣她家的灶屋,畢竟是去年秋收後才蓋的新屋,而且那邊的灶屋是全部依著寧氏的喜好和習慣蓋的,旁的不說,單單面積就是老屋這邊三倍有餘。
既然寧氏堅持,朱母也就隨她去了。殊不知,所謂的習慣只是寧氏隨口尋的藉口罷了,真正的理由是,她要氣死溫氏。
私底下,她同王香芹道:“我是不知道你孃家嫂子怎麼就突然發了瘋,可我猜,這事兒保不準還是溫氏搞的鬼。要不然,好端端的她為啥要發瘋?你聽我的就是了,但凡確定不了的壞事,那一準是溫氏乾的沒跑!!”
對於這種神奇的邏輯,王香芹也只能報以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