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事
可謂相當輕鬆。
寫得入他眼的文章,柳賀當場畫上圈,之後幾場雖還未考,但僅看頭一場考生的發揮,柳賀便知該取誰不該取誰。
府試之中,考生的文章大多還停留在模仿古人的階段,不少考生以文辭華美為專,句子看似駢四儷六對仗工整,但內容卻空洞無物,細讀之下並無太多可取之處。
這也和考生的閱歷不足有關,書讀得少了,寫文章時就缺少支撐,正如建房子,基礎不紮實,房子就很難牢固。
但可取之文還是有數篇的。
柳賀也能看出,不少考生在刻意模仿他的文風寫文章,府試之前,柳賀也曾聽下屬官吏說,近日書肆中隆慶元年應天鄉試和隆慶五年會試的程文集大熱,府考的考生紛紛搶購。
事實上,柳賀任揚州知府後,府中士子的驕縱之氣都減了許多。
文無,本府就算想取也下不了手。”
劉同知的意思是,柳賀眼下與府中士紳相處還算融洽,府考一事上他不如高抬貴手,讓本府士紳子弟多考中幾個。
士紳子弟中文章出眾的也有,對於有真才實學之人,柳賀自然毫不吝嗇地取中了,但有些士子的文章……柳賀只能用不堪入目四個字來形容。
見柳賀已有決定,劉同知也不再勸,事實上,他手中也有士紳富商們孝敬來的銀子,為的是讓他在柳賀面前替士紳子弟們說說好話。
劉同知錢雖收了,為人卻很有分寸,他已上了年紀,就等著回鄉頤養天年了,著實沒必要為了一點銀兩得罪風頭正勁的柳賀。
何況劉同知也清楚,柳賀是一甲頭名出身,眼光哪裡是他這等三甲進士可比得的?何況劉同知並非不知有些士子的文章有多差,他當年也是任過知縣的,在讀縣試考卷時,劉同知氣到直接把筆丟出去過!
“文教一事,為國求賢是重中之重,本官雖為府官,也當摒棄自身喜好,選出有實學、有真知的一等文章,那等浮詞險峻的文章切不可取。”柳賀叮囑手下官員,“各位如今雖為佐貳官,卻未必沒有任一府主官之時,求賢當謹之又謹。”
“府臺高見,我等自當遵循。”
在這知府任上,柳賀時不時地就會被手下官員瘋狂拍馬屁,若非他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還真可能被這些馬屁給燻暈了。
總而言之,在下屬們口中,柳賀做的事沒有一件是不英明的,他本人更是完美無缺的,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的,州、縣主官給柳賀彙報時也是如此,千字文的書,有五百字吹捧
柳賀本人如何完美,剩下四百字才是重點。
就算柳賀強令官員們擇重點說,他們所做的也只是將五百字刪成一百字而已,誇還是繼續誇。
對此柳賀表示,這說明他的英明水分有點高,一下子刪了百分之八十。
不過即便柳賀在府試中錄計程車紳子弟不多,士紳們倒也未說什麼,柳賀在知府任上已有了些時日,他們也逐漸熟悉了這位知府大人的行事風格。
柳賀為人雖嚴厲些,行事卻很有章程,如錢家、賈家等府中士紳雖得罪過他,可只要他們規規矩矩做事,他們的鹽船在路上遇了事,或是他們家人遇上匪徒劫掠,柳賀都能及時予以解決,不似其他官員般一拖再拖。
這樣的官員,可以得罪,卻不能往死裡得罪,柳賀輕易不動手,可一旦動手了卻也不是誰都能惹得起的。
……
府試過後,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大運河及揚州鈔關進入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刻,水上船來船往,漕兵們向京城運糧,鹽船也將兩淮之鹽運往各處,水上波濤滾滾,兩岸鬱鬱蔥蔥,整個揚州府彷彿都更有生機了一般。
“船運及時,鈔關又無人肆意阻攔,都是府臺大人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