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不推脫,必然有響應。
大明以文御武,柳賀卻十分看重在邊兵卒的想法,若兵卒有善計,他往往也欣然採納。
這一日,柳賀尚在內閣聽戶部官員稟報兩浙鹽法之事,門外忽然響起一陣喧譁聲。
柳賀耳朵尖,隔著門也有一二字句傳入戶部官員他耳中
,聽著那熟悉的字眼,柳賀心中猛地一突,下一刻,便有中書入內向他彙報道:“閣老,前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於六月二十日……”
柳賀猛然站起,那中書說了什麼他已分辨不清。
他也不肯信。
他桌面上仍有一封張居正的信,寫於前日,由張敬修代筆,在信中,張居正告訴他,說他在家鄉江陵一切安好,叫柳賀不必記掛。
無論在首輔任上還是致仕之初,張居正和他說話語氣都甚少和婉,柳賀早已習慣了他硬邦邦的性子,但這一封……
初讀時他並不察覺,眼下再讀,竟彷彿是絕筆一般。
柳賀眼淚忽然落了下來,叫一旁的戶部官員嚇了一大跳。
史書上,張居正正是死於這一年,或許也正是這一日。
他此前一直勸著張居正歸政,現下想來,若張居正仍在京城,他應當就能見對方最後一面。
“是本官失儀了。”
那戶部官員一走,柳賀呆呆站了片刻,許久之後,他將桌上文卷推到一旁,提起筆,想在紙上寫些什麼,卻遲遲不知該如何下筆。
文淵閣內平素一貫安靜,此時卻吵吵嚷嚷,想必也是聽說了張居正過世的訊息。
張居正在時,無論朝事如何艱難,柳賀始終有一種安定之感,即便對方遠在江陵,但僅憑著他信中的字句,柳賀也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
再動筆時,柳賀回憶著與張居正相處的種種,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寫著,他自己未曾察覺,但待他一篇文章寫完,外面的天色已全黑了。
那幾頁紙也便得皺巴巴的,其上有淚水浸過的痕跡。
瘋狂彈劾
宋時,范文正公名號響徹天下。
到了明時,獲文正諡號的名臣有謝遷、李東陽等,能獲這一諡號的,至少是深受帝王信重、於國家有功的官員。
在柳賀看來,張居正的功勞必是值得一個“文正”諡號的,他不過是行事風格比旁的官員更高調些,對大明的功勞不必多說。
柳賀在想,自己是否該進宮勸一勸天子。
但這個年頭剛剛生出,柳賀便立刻止住了。
張居正一生如此驕傲,豈會容許自己連諡號都要靠爭,天子願給就給,不願給,他一生的功績,又豈是一個諡號能夠掩蓋的?
若他知曉柳賀為他爭取一個諡號如此費勁,恐怕還會責怪柳賀。
早在他一意改革那日起,身前身後名已被他拋下了。
柳賀去了張府。
自張居正歸鄉後,張家幾兄弟仍居住在張府,柳賀上門時,張嗣修正要與弟弟們一同返鄉,張家兄弟一貫傲氣,此時卻露出了六神無主的模樣。
“幾位年兄,節哀順變。”柳賀道,“恩師必不願見你們如此。”
張嗣修強打起精神,回他道:“多謝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