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海經商”。
改革的浪潮打來,有人毫無準備,劈頭蓋臉地被打得翻船。有人則站在潮頭,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也就是那些“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寧建國這種則是屬於被家庭拖累的,不然以他的本事,又豈會被時代拋棄呢。
“老爸,我覺得……你還是好好考慮一下再答覆孫叔叔比較好。”
寧小北雖然很想把即將可能發生的一切和盤托出,但是他不想嚇壞了寧建國,更不想惹人懷疑。畢竟他現在身上披著的“皮子”才14歲,他最多可以做一個“天才兒童”,而不是一個“預言家”。
“外企的工程師什麼的,我覺得可以兼職。直接放棄國有編制,實在有點可惜。再說了,廠子裡現在至少還在正常發工資吧。能夠兩頭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據寧小北所知,一直到第三皮鞋廠徹底解散,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不肯買斷工齡,寧願停薪留職,外出打工,但硬是保留了國企員工編制的。
這些人雖然當時被批評“不合時宜”,“不為單位考慮”,但是最後卻因此在到達退休的年齡後,拿到了編制內規定的退休工資——雖然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後的事情了。
不像寧建國,因為過早辭職,之後又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穩定的工作。到了退休年紀,只能拿最低退休工資,每個月的錢還不夠市中心好一點的公寓一個月的物業費。
“兼職……倒也不是不能。要是那邊有活的話,我可以在家給他們畫圖紙。最多週末的時候,再去趟車間現場,給他們修模具,出樣就是了。按件計價嘛!”
說到底,對於要離開奮鬥了一輩子的廠子,脫離體制內的工作,寧建國內心還是非常不捨和牴觸的。
外資公司,說著好聽,放在“解放前”不就是外國資本家開在上海的廠子麼。
寧老太太的麻將搭子吳家姆媽,十二歲坐船來上海,就在日本人的紗廠裡幹活。按照她的說法,那解放前的日子苦是苦得不得了,就跟《星星之火》裡的小珍子一樣受壓迫。資本家不是東西就算了,“拿摩溫”明明是中國人,還要欺負中國人。
自己這樣的人去了外企,說的好聽是高階技術總監,放在過去,那不就是“拿摩溫”了?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還當了幾年志願兵的寧建國同志此時越想越不對頭。
小北這個建議很好,只是兼職的話,一方面可以保證家庭收入,另一方面還是保有他國企大廠員工的驕傲,豈不是比貿然辭職要好多了?
見到寧建國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寧小北總算稍稍鬆了口氣。
但是不行,他人微言輕,寧建國現在覺得他說得對,萬一到了車間裡,被他那幾個小徒弟們一起鬨,就給倒回去了呢?
他咬著筷子尖,心想還是應該多讓趙叔叔給爸爸洗洗|腦,把他危險的思想糾正過來。
寧小北看著趙景聞不停地往寧建國碗裡夾菜,殷勤地給爐子舔炭火,一會兒又跑去開窗通風,讓他什麼都不要管,只坐著吃東西就好,比服侍“老太爺”還要來的周到。
退一萬步講,真的廠子倒了無路可退,讓他老爸跟著趙叔叔去做生意也好啊。
反正趙叔叔絕對不會騙他老爸的,對吧。
吃飽喝足,身上只覺得暖融融的,範俠摸了摸肚皮,舒服地往沙發上一躺。
“去,洗碗去。”
他這裡還沒徹底臥下來,趙景聞就走了過來,把圍兜和兩條袖套往他身上一扔,用下巴指了指廚房。
“冬天洗碗很冷啊。”
範俠咕噥著坐了起來,心不甘情不願地繫著圍兜說道。
上海好男人祖傳技能“買,汰,燒”,需要從小培養。如今趙景聞就是在培養他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