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
玻璃鼻菸壺也叫料煙壺。
因為康熙朝發明了一種套料工藝,就是在白底兒上再套上其他顏色。一層叫單套,多層叫疊套,你這個就是單套了一層藍,所以叫藍料。
再看畫,是內畫,拿小筆伸進去,在內壁慢慢勾,相當費功夫。春宮圖不常見,但也不罕有,做就是做一套,你這隻有單件,價值低了不少。”
最後,朱先生介紹了全名,叫:“藍料內畫春宮圖鼻菸壺。”
嘖!穩準狠,聽著就是舒服!
許非謝過先生,笑道:“我就是收著玩的,低不低無所謂。我知道它們將來肯定值錢,但現在又不值錢,何況我也不缺錢。”
“嗯,你這個心態倒不錯。”
朱家溍點點頭,表示讚賞,其實也是託了探春的福,一幫大佬顧問都曉得有個叫許非的年輕人。
老先生摘下眼鏡,又拿起案頭的筆筒,正是前幾天收的那個。
“我翻了很多文獻,這個‘之羽’,確實是王之羽。此人史料極少,連出生年代都不詳,但書上有這麼一句話,‘少為徐氏館甥。徐居槎裡,與吳魯珍僅隔一牆。’
《竹人錄》亦載:‘王之羽從魯珍遊,盡得其運腕之法,故名冠一時。’
吳魯珍就是吳之璠,清初的竹刻大家,從康熙朝到乾隆朝都有作品傳世。王之羽既然認識吳之璠,就說明是同代人。
他作品稀少,你這個應該是真的,比較有價值,而且採用了薄地陽文之法,精湛圓熟,不見刀痕,堪稱上品。”
薄地陽文,是吳之璠所創一種淺浮雕技法。
許非聽的似懂非懂,反正弄明白一件事,筆筒是真的,且較有價值。因為王之羽非常冷門,若是吳之璠的作品,起碼得百八十萬的。
“你小子運氣不錯,都是好東西,拿回去好好珍藏。”
朱家溍把筆筒還給許非,倆人又閒聊了一會,他便拿著幾本相關書籍告辭離開。
他敢把筆筒給朱先生,但不敢給馬衛都,找馬衛都多多少少為了拉關係,找朱家溍是實實在在學本事。
……
當天夜裡,小四合院。
從屋頂垂下一根長長的線,吊著一個不大的燈泡,燈光很暗。許非就坐在昏燈下面,翻看著借來的書本。
自晚飯之後,他已經看了兩三個小時,這會才搞懂了到底啥叫套料,啥叫黃玉,吳之璠究竟是誰,薄地陽文又是怎麼回事……
“哎,學問越深說明水越深,還好我進的早。”
許非終於合上書本,擰了擰脖子,“若是九十年代入行,被坑死都活該。”
他靠著椅背,掃視了一圈屋內,這點東西一目瞭然。先是窗臺下的一對清中期紅木圓凳,然後挨著衣櫃的一把紅木禪椅。
禪椅的樣式很怪,扶手縮排去,特別短,凳面偏偏又很長,遠超一般的椅子。這樣坐上去,人靠不到後背,也搭不著扶手,非常難受。
那戶人家就特嫌棄,幾次都想鋸了,最後十塊錢賣給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