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個約著策馬去京郊。那個時候彷彿沒有什麼好發愁的,就連夫子留下的課業也不必發愁。那個時候我只用了一塊石子,就可以和他扭打在一起。
我稍稍抬眼,只見御座上的嗣天子眉目沉靜,有條不紊地發號施令。再抬高一點點,他頭上也不再是澄明如鏡的藍天,而是高懸的金頂,有著迫人的氣勢。御座上乃是四個黑底金墨大字——中正仁和。
我又想起了那個年幼孩童,坐在樹椏上,一本正經又滿是嚮往地說,“好生之德,洽於人心;奉天之時,以行春令。體元作則,惟聖裁成。”
他的阿瑪做得很好,我想他也一定能夠做到。
宗室們都散了,皇帝卻讓我留下,沉默著帶我來到東暖閣。
其實養心殿裡有個佛龕,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可是從前聽瑪瑪說,大行皇帝年輕的時候,從不信神佛。
那大行皇帝修佛龕,為的是什麼呢?是心有所求?還是盼望滿天神佛垂憐庇佑?
宮人們紛紛向他跪下,門邊的小太監抬起厚重氈簾,輝煌的東暖閣映入眼中。
我曾經在這裡無數次見過他的阿瑪,如今再度來到這裡,再也沒有他阿瑪的身影。
一應器物簡潔整齊,彷彿還是昔時陳設,臨窗炕几上放著瓶蠟梅,暗香幽浮,枝條舒展,與往年每一個冬天一樣。
彷彿這只是再尋常不過的冬夜,我們那些失落了的時光與失落了的故人,還會再回來。
皇帝拿出一個錦盒,遞給我。
他自顧自地說,“真想和你們,再回風月平分亭裡喝一回酒。”
他這話不知是替他自己說,還是替他故去的老阿瑪。
盒子裡頭並沒有什麼很貴重的東西,不過是一個被絞碎了的寶藍色荷包,一方印鑑,一張金瓶馬鞍的圖稿,還有一疊塵封多年的箋紙。
惟一特別的,就是一封草擬而成的詔書,柔嘉有度,淑德含章,滿是譽美的詞句。
我嘗試開啟一張疊好的箋紙,梅花描金箋,上面小楷蘊秀風流,寫著一闋詞。
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綠雲高綰,金簇小蜻蜓。
好是問他來得麼?和笑道,莫多情。
末尾硃砂印紅透了箋紙,洇得有些亂了,昭示著它已經寂寞在歲月裡多少年。
細細分辨,印文乃是三個字,寄所託。
常聽人說,先帝與孝靜皇后伉儷情深,是少年夫妻。自從孝靜皇后崩逝後,便再也沒有立過一位皇后。
我腦海中閃過無數種雜亂的思緒,末了卻輕輕按下,深吸一口氣,說,“這既然是大行皇帝留下之物,必然悉心愛護,珍重無比。臣以為,不如讓它跟著大行皇帝,一道入山陵。”
皇帝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將那錦盒放在炕几上,躊躇半晌,又問,“你夫人好麼?”
我不明白他為什麼會乍然問出這樣的話,恭恭敬敬道:“內人一切都好,勞主子掛心。”
他按下話頭,沒有再說什麼。
而我最後一次與他平視,微微笑了笑,也是最後一次叫他四阿哥,“你一定會做得很好,比你阿瑪還要好。我們都在你身邊。”
我從東暖閣出來,站在廊下,北風翻湧,捲起雪霰,吹得廊下碩大的宮燈搖擺不已。
寒夜沉沉,烏鵲揮動翅膀飛過四四方方的天際,幾乎只能看得見一個殘影。
而我心中忽然升起一種恆久的寧靜。
我隱約知道,知道在這個雪夜,雖然有人離去,也會有人重逢。
我阿瑪最後那幾年,在府中含飴弄孫,旁的什麼也不幹。他生命中最後一個冬天,不知道忽然起了什麼興,非要出去騎馬。他精神矍鑠,翻身上鞍,騎著矯健駿馬衝進漫天風雪,哪怕